第152章 苦夷熊祭

-

高麗,釜山港。

通過半月的簡單培訓,高麗第二軍、第三軍在軍官的指揮下,揮手向港口送行的親人告彆,然後登上了北海艦隊的奴兒乾都司號、吉林號兩艘一等戰船,後邊還有四艘二等戰船和六艘三等戰船等待進港運輸士兵。

楊代林將手裡的鋼刀握了一下,整理了一下腰間的短火槍,順著橋架走上了高大的吉林號甲板,向下看著同為高麗第二軍鎮指揮使的譚道奇、左崑山在港口整頓著自己的部下,正準備有序上船。

兵貴神速,為了占領北海道,除高麗第一軍在漢城整編,更換軍裝、武器外,高麗第二軍、第三軍仍然是原有裝備,立刻開赴北海道,在戰船的掩護下分彆從函館、小樽兩處登陸,十天時間全部占領北海道全境。

楊代林作為楊葭月的親弟弟,在來高麗之前,到過位於北京的皇帝臨時行宮,看到過皇家侍衛手裡的嘯天十四步槍,那纔是男人應該玩的槍,射程七百米,想想就讓人興奮,特彆是姐夫皇帝腰間的手槍,自己一直想擁有一把。

唉!想起來都是淚,自己來之前不僅見到了姐姐給自己安排的未婚妻孛兒隻斤·本布泰,兩人都冇時間進一步深入交流,就被送到了這窮的叮噹響的高麗。

然後又讓自己披上老式的鎧甲,帶著一群身穿老式鎧甲的高麗兵開赴前線。六萬多大軍,據說北海道上的人總共才幾萬人,他們纔有多少軍隊,還不夠這六萬人熱身的。

如果讓自己帶領大龍朝一個鎮的軍隊,就有可能將整個北海道占領,這麼多兵馬來回需要多少糧食。

不過聽說北海道也是姥姥不親、舅舅不愛的地方,比高麗更為苦寒,上麵的苦夷人長相特彆有特色,男人都有很長的大鬍子,就像蝦鬚一樣,因為鬍鬚像蝦鬚所以他們被東夷人稱呼為蝦夷人,女子結婚後會在嘴唇兩側進行紋身,就像微笑一樣,被稱為“半月型微笑”。

與此同時,漢城漢水碼頭,送親隊伍密密麻麻,為了顯示高麗李氏宗親的兄妹友愛,高麗王李琿率領文武百官也來到現場為妹妹出嫁送親。

仁穆王後抱著女兒哭的稀裡嘩啦,唯恐這這一彆就是永久,貞明公主的舅舅金琜、金瑄也來到碼頭為外甥女送親。兩人看著停在漢江上的長春號和鐵嶺號兩艘戰船上密密麻麻的炮口,戰船上大龍朝水師官兵一身白色水師服,手裡握著火槍,整齊的站在船板上俯視著下方的高麗送親隊伍,霸者之氣儘顯。所有到來的高麗官員心裡均有了進一步向大龍朝靠攏的心思。

在大龍朝水師官兵的敬禮中,貞明公主告彆了親人,走過掛有紅布的橋架,走上了掛著紅色綢緞,貼著囍字的長春號戰船,後邊是抬著嫁妝的大龍朝第二軍的士兵,他們負責將嫁妝裝運上船,待所有嫁妝裝運完畢,貞明公主向下方的親人揮了揮手,戰船開始慢慢駛離碼頭。

北海道舊稱蝦夷地、蝦夷島,曾居住著苦夷人,又稱蝦夷人。苦夷人屬於狄胡人種和西番人種的混合類型,皮膚比較黑,五官具有著西番人種的典型特征。

苦夷人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,每年皆會舉行隆重的“熊祭”。婦女多於口部周圍、

前腕和手背紋身。

長期從事漁獵,近年大多轉事農耕,以鳥羽、

獸皮、

魚皮製衣,以鳥獸魚肉為主食,擅長製作和駕駛獨木舟,大多居住在茅屋內。

六月十日,在長春號的掩護下曹鼎讓楊代林的五鎮從不設防的函館登陸後,戰船再次啟航直插室蘭。

楊代林的高麗第二軍第五鎮下船後,迅速舉起大龍朝旗幟,大龍朝陸軍軍旗,高麗人居然也舉起一麵紅底黃色的“太極旗”,上麵寫著《龍朝屬國高麗國旗》,要不是有這幾個字,楊代林非把舉旗的旗手就地正法不可。

函館是北海道南邊的港口,這裡生活著幾千苦夷人,當他們看到大龍朝的赤底黑龍旗後,他們居然熱烈歡迎,紛紛高興的奔走相告,很快簡易的港口周邊就聚集了大量的苦夷人,在戒備的高麗第五鎮的注視下,他們紛紛向大龍朝國旗下跪。

一名長者在兩名少女的攙扶下,來到楊代林身前,他躬身向楊代林行禮後,嘰裡呱啦說了一通,弄的楊代林是一頭霧水。

這時有會狄胡語的人聽明白了長者說的話,通過翻譯楊代林終於知道了長者的意思,原來苦夷人將龍視為神靈,他們的許多壁畫上有他們的祖先被舉著赤底黑龍旗的人擊敗,他們跪地投降後,跟著舉著赤底黑龍旗的人過上好日子的繪畫。

今日長者終於在現實中看到了舉著赤底黑龍旗的天軍,苦夷人願意歸順,希望天軍能夠接納他們。

楊代林和部分高麗軍官被苦夷人邀請去村落做客,楊代林看著他們簡陋的生活條件,終於知道東夷人為什麼不占領這裡了。

北海道相對落後,人口稀少,且土地貧瘠,對於東夷來說,征服這樣的地區所帶來的收益遠遠低於投入的成本。東夷統治者認為,北海道這樣的土地分封給家臣也無人願意接受。

北海道位於東夷洲最北端,氣候寒冷,與東夷本島的溫暖氣候形成鮮明對比。東夷人也不適應北海道的寒冷氣候,所以就放棄了占領北海道想法。

當楊代林跟隨長者到村落後,苦夷人牽出一頭大熊,將隨行的高麗軍官嚇了一跳,紛紛拔出了佩刀,通過翻譯才知道今天貴客光臨,村落要“熊祭”來招待大家。

原來北海道的苦夷人把捕獲的熊仔作為“神”精心飼養,在熊小時候一直放在家中,以家庭成員的身份相待,半歲時移出,在住居旁邊特製的木製籠子裡飼養,裡麵留有供小熊娛樂的木製玩具,待小熊撫養到第二年後,當遇到重大節日或有貴客光臨,就會舉行莊重的熊祭儀式。

儀式時,村民牽出祭祀的熊,將熊拴在村落中立著的柱子上,然後由村落貴客楊代林用專用的“花箭”將熊射殺,再由村民對熊進行解體,將食用部位、毛皮、內臟進行歸類。

楊代林隨後被長者邀請進入家中飲宴,宴會菜品還算比較豐盛,有烤魚、蒸熊掌、燉熊肉、米團等美食,並有幾位苦夷少女為大家展示了當地的歌舞表演。

宴會後由村落長者念祈禱語,感謝神以熊的姿態下凡,帶給人們食物和皮毛,祈禱神在他日的再訪,最後用稻草塞住熊的頭骨,將頭骨插在房屋東麵的祭壇上,熊祭也就算完成了。

當天夜裡楊代林看著屋內服侍自己的苦夷少女,這苦夷少女雖然年輕,但是與自己的審美相差太大,將少女趕出屋,走到屋外,聽著旁邊屋裡高麗將領和苦夷少女的**聲,不由想起了孛兒隻斤·本布泰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