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禁足

-

“住口,你謀害皇嗣,竟還想汙衊淑妃,朕看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。”先帝冷冷地看著薛清瑩說道。

隨即冷聲道,“傳朕旨意,皇後薛氏,即日起禁足鳳棲宮,無朕旨意不得出。”

“另封淑妃為貴妃,暫時掌管六宮。”

說完他便拂袖離去。

自那日起鳳棲宮便開始變得冷冷清清,偌大的供宮殿隻剩下她和身邊的一個宮女和太監。

“被禁足鳳棲宮後便再也無人打擾,我好像什麼都不用想,我不是皇後,我是我自己,隻是偶爾會想起初見時他對我的柔情蜜意,就像曇花一現般,心中自是難免失落。”

“我那時覺得若是就這樣在鳳棲宮中老死也冇什麼不好。”

“可終究天意弄人,被禁足在鳳棲宮不久後,我發現我已有了三個月的身孕。”

她剛知道自己身懷有孕時又驚又喜,之後便一直猶豫到底要不要留下那個孩子。

金曦月聞言眉眼微動道,“所以您最後還是選擇生下了那個孩子。”

太後聞言點頭道,“不錯,我其實有過不止一次想放棄那個孩子,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性子,我怕自己護不住他,讓他跟我一起受苦。”

“可每次想狠下心時都下不了手,眼看著月份越來越大,我心中也焦躁不安,文貴妃當時也不知怎麼知道了此事。”

那是她被禁足半年後第一次有外人踏入鳳棲宮。

文若蘭一路暢通無阻地走進了鳳棲宮,身後還跟著一群宮女太監,還有一名太醫。

薛清瑩躺坐在床上用被子蓋住她有些顯形的小腹,看向她冷冷道,“你來做什麼?”

文若蘭輕輕一笑道,“聽說最近皇後孃娘身體不適,妾身特意去求陛下請禦醫來給您診治。”

“我好著呢,你不用貓哭耗子假慈悲,帶著你的人滾出去。”薛清瑩將頭瞥向一邊,連一個眼神都懶得給她。

文若蘭也不惱,皮笑肉不笑道,“我見您火氣不小,該不會上火了吧?還是讓太醫給您看看比較好。”

說著她使了個眼色,頓時幾個宮女太監將薛清瑩按住。

太醫隻好硬著頭皮走到薛清瑩麵前有些為難道,“皇後孃娘,得罪了。”

說著他便用一張手帕放在她手腕上給她把了脈。

薛清瑩閉了閉眼,不再掙紮。

不多時那位把脈的太醫收回道,“娘娘身體康健並無大礙。”

文若蘭狐疑地看了看太醫,隨即像是鬆了口氣。

緊接著上前看向薛清瑩道,“妾身來還有個好訊息告訴您,就在昨日,太醫診出妾身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,這個孩子會是陛下的長子,陛下很高興,若不是妾身提起您,他恐怕早就忘了您。”

薛清瑩冷冷看了她一眼道,“你不必特意跑來與我說,你真當你那些把戲做得真的高明?你又怎知我之今日不會是你的明日?”

文若蘭聞言神色一僵,眼中閃過一抹心虛,隨即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後匆匆離開。

“所以她究竟知不知道您已懷有身孕?”金曦月疑惑道。

太後搖頭道,“我也是後來才知道,原來當時來給我診治的太醫曾經受過我恩惠,是他暫時幫我瞞了下來。”

金曦月聞言疑惑道,“那您為何不讓先帝知曉?這畢竟是皇嗣,就算他對您有誤會,應當不會不聞不問,那文貴妃應該也不敢下手。”

太後聞言苦笑道,“因為我知道他心中還有心結未解,他其實什麼都知道,隻是被自己喜惡矇蔽了雙眼,我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,也不敢將孩子的性命寄托在他身上。”

金曦月聞言深以為然。

太後繼續說道,“可後來我明白了,很多事就是冇有道理可言的。”

“或許就在那時我有了一個荒唐的想法,在我臨產時我還是讓先帝知道了此事,他派了幾個接生嬤嬤過去隻是除了忙於政務,其他時候還是一心都在文貴妃身上。”

“就在我臨近生產時,先帝下江南微服私訪,文貴妃在宮中更是一手遮天。”

“我生產那日,鳳棲宮忽然著了火,我知道那並不是偶然,在慌忙中我拚儘力氣將孩子生了下來,接生嬤嬤們四處亂串,當時我身邊隻有一個我信得過的侍女。”

“她帶著我和孩子衝出了滿是濃煙的屋子,在混亂之中我們去了我姑母臨終前告訴我的一個密道,那密道可以通往宮外。”

“我知道當時的我自顧不暇,根本護不住那個孩子,便托她將孩子帶到宮外去,我便將那時我隨身所戴的玉佩一分為二當做信物,還給孩子取了名,我想等我有能力保護自己和孩子後再將他接回來。”

“也是那時候我才明白一味退讓隻會讓人變本加厲。”太後說著眼中閃過一抹恨意和不甘。

“他們都以為那名侍女和那個孩子都被燒死在大火中,隻有我一人逃了出來,文貴妃本想趁機將我除之而後快,好在先帝當時正好南巡迴來,她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。”

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後她知道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在宮中活得更好。

她趁機對先帝示弱認錯,先帝許是憐她剛經曆生死又痛失孩子,對她似乎憐惜了幾分。

當即解了她的禁足。

之後她總似有若無地去迎合先帝的喜好,不久後先帝便讓她重掌六宮。

之後她父親又平定了邊疆戰亂立下大功,先帝對她愈發上心。

但她知道這隻是表麵,她始終明白無論她如何做,在先帝心裡,文若蘭纔是他的心頭好,因為文若蘭是他自己選的。

他不會承認自己的看錯了人,所以她也冇有提文若蘭的半分不是。

兩年後她便有了第二個孩子。

那時她已明白在宮中有自己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,隻有她的孩子坐上皇位她才能徹底翻身。

她已經不是以前那個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的可憐人,她開始藉助母族勢力慢慢給他的孩子鋪路。

與此同時她一直不忘讓人暗中尋找那個侍女和那個孩子的下落,但都無一例外一無所獲。

這一晃便過了十幾年。

先帝忽然重病臥床不起,大臣們都在催他儘早立太子。

她的佈局也起效了,朝中大多數大臣都屬意她的孩子為儲君,再加上她母族的壓力。

最後先帝不得不妥協,隻是他在走前還擺了她一道。

他死後她讓文貴妃給他陪葬也算是全了他對文貴妃的寵愛。

這明爭暗鬥十幾年她好像贏了又好像冇贏,隻是她最大的遺憾還是那個下落不明的孩子。

她甚至都不曾好好看他一眼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