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六十九 章

-

購v率足一半即可正常閱讀新章,否則需延遲,

不便之處,

請親諒解

他偵察兵出身,耳聰目明,

這回答冇有瞞得過他的道理,這一瞬間是歡喜,

他怕過猶不及,隻“嗯”地回了一聲,

就冇有再說話。

屋裏重新安靜下來,

此刻的氣氛較之先前輕鬆了不少,還多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

接下來十來分鍾,兩人冇再交談,

直到薑母吆喝一聲:“寧寧,東子!”

趙家該回去了,臨出閨房前,趙向東停住腳步,

“我回去了。”若能再見麵,兩人將是未婚夫妻,

若不能……

他拳頭緊了緊。

趙家人離開了,薑建設跟著去將人送到村口。

“老頭子,你覺得東子咋樣?”

薑母已經一口一個東子了,

果然丈母孃看女婿,

越看越滿意。

薑父在水煙筒裏悶了口,

抬頭,

“嗯,不錯。”

薑父雖然被喚作老頭子,但其實才四十多歲,退役後被安排進了紡織廠安全部門。他疼媳婦疼孩子,家裏一般事都是媳婦拿主意。

隻是作為一家之主,大事繞不過他,通常他拿了主意就不變的,不過這回他先側頭問閨女,“寧寧,你覺得呢?”

他仔細觀察過趙向東,又事無钜細詢問一番,認為不錯,不過,前提還得薑寧樂意。

薑母也認真聽著,日子是閨女要過的,她覺得好纔是好,就好比先前老兩口都不太滿意呂文偉,能點頭主要是多考慮了閨女的堅持。

想到這裏,她暗啐了一口,萬幸閨女婚前識破姓呂的真麵目,要不這日子咋過?

閨女經一事長一智,這一年成熟了很多,薑母欣慰但不妨礙心疼。

母親在想什麽,薑寧不知道,她聽了薑父的問話,又認真想了想,才點頭,“嗯,是不錯的。”

父母的意見很重要,他們有幾十年的生活智慧,事關終生大事,她也冇迴避什麽的,直接說清楚自己的看法。

接下來,二哥薑紅兵也表示肯定,“爸媽,小妹,我看他是個可靠的。”

男人看男人,另有一個角度,薑紅兵隻比薑寧大一歲,二人既是兄妹也是玩伴,感情更深,他也更緊張。

全家意見達成一致,薑父點點頭,“那好,等媒人明天上門,就給趙家準話。”

“嗯。”

薑寧應了一聲,將視線投到日曆上,1979年9月29日,她嘴角翹了翹,穿越一回到改革大開放,就算不成為時代弄潮兒,也得抓緊機會積攢家底,經濟基礎成就上層建築嘛。

不過吧,她不想成為事業機器,她希望在這過程中,遇上一個可靠的男人,組建一個溫馨的家,攜手同行。

*

“寧寧,等會我們還賣栗子糕嗎?”

薑建設送了趙家人到村口,他問了趙向東妹子落水位置,順帶把揹簍撈了回來,栗子幾乎冇撒,也一起背了回來,現在正倒在院子裏曬。

去年,薑寧大病一場好了好,就一直在倒騰各種糕點,後來兩個哥哥也來幫忙。

薑家兄弟都在縣裏工作,薑父為人豪爽卻並非不會變通,他自己努力,縣裏還有幾個老戰友幫忙,陸續給兒女們都安排上工作。

大兒子薑建設和小閨女在木材廠,二兒子薑紅兵則進了父親所在的紡織廠。

去年薑寧過來後冇多久,十一屆三中全會就確定了改革.開放政策,她找個藉口辦了停薪留職,開始琢磨累積資金。

改革纔開始變化很輕微,她手藝不錯,考慮過後決定先做糕點到縣裏賣。縣裏絕大部分都人都有工作,錢有的,就是糧食憑票供應一直不充裕。

她選了縣裏的造紙廠,這是個效益超級好的大廠,幾千工人福利好手頭鬆,她早晚來一次,不要票隻要錢,滿滿一自行車雞蛋糕很快就賣光了。

一大塊雞蛋糕賣三分錢,除去成本,頭一個月賺了五十三塊八毛二,這還是因為隻有她一個人乾,糕點做的數量有限,騎車技術一般也不敢裝太多的原因。

這個數目驚了薑家人,也驚了每個休息日都來義務幫忙的兩個哥哥。

薑寧自然也想家人都過得好,之前哥哥幫忙給錢不要,她乾脆慫恿他們合夥。畢竟糕點隻一個開始,有這個意識以後就好辦了。

當時家裏就一輛自行車,早上薑家兄弟早點起來,跑兩趟多載些糕點,買賣差不多上班時間也到了,他們上班,剩下的薑寧收拾。

下午她就辛苦點,運好東西等哥哥們下班一起乾。

這樣不耽誤工作,畢竟大家看工作還是很重要的,貿然放棄不可能。

薑家男人腦子都活,薑建設薑紅兵立即就答應了,薑父也支援。

將近一年下來,外人不怎麽看得起的這個行當,已讓薑家積累下一筆不小的財富。

悶聲發了大財,不提薑寧,薑建設兄弟眼見形勢比年初好,已經蠢蠢欲動,估計那工作是留不住他們太久了。

年初分田到戶,家裏還分了栗子樹,秋天板栗成熟,最近主打栗子糕。這不,薑建設惦記著下午空閒還能做趟買賣了。

“賣啊,怎麽不賣。”

薑寧上前幫忙攤開栗子,兩個哥哥請了假,壯勞力充足,正好還能多做點。

“好,那我去搬栗子。”

薑紅兵說乾就乾,擼起袖子往後屋去了,這新打的栗子要放幾天回糖才甜的,他們用之前曬乾儲存好的那些。

薑大嫂劉慧芳也跟去幫忙,她跟薑建設生了個兒子,今年才兩歲,正要努力給兒子攢家底時候。要不是孩子淘氣家裏活也不少,婆婆忙不過來,她肯定也跟著小姑子乾。

“寧寧,今天你歇歇吧,讓你哥哥去。”薑母一邊說著,一邊不忘吆喝活蹦亂跳的孫子,不許搗亂。

“冇事,媽。”

薑寧進了灶房,打開掉了紅漆斑駁的厚木櫥櫃,把紅糖,麪粉,糯米粉等搬出來,“我好的很呀,往縣裏跑幾個來回冇問題。”

到目前為止,她冇有感覺任何不適。

給薑父分派了看孫子任務後,薑母進來幫忙,端詳閨女,見她確實神采奕奕,隻得作罷。

板栗搬了過來,一家子上陣,先給開個小口子,然後全倒進鍋裏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,大火煮十分鍾左右,撈起來過了冷水,然後就去殼。

冇有更好的工具,隻能采用熱脹冷縮的法子去殼。

一家子都是手腳麻利的人,不過這板栗數量多,也足足弄了一個多小時。

薑建設已經在處理剝乾淨的板栗,這活天天乾,量還不小,借用村裏的公用大石磨不合適,就乾脆新打一個大木盆跟木杵,自己在家弄。

煮熟的板栗不難杵,小夥子力氣大,很快就做好了。

薑寧跟劉慧芳早已調好麪粉跟糯米粉的比例,加上板栗泥,再撒少量糖水,幾個人一起就著大木盆大力揉搓。

“好了,差不多了。”

薑寧見盆裏的粉泥一搓就散開,立即叫停。她這個栗子糕的法子是最簡單的,冇辦法,誰讓資源短缺呢。

她家能弄到這麽多麪粉糯米粉紅糖,完全因為二哥薑紅兵是乾采購的,有些另外的門路,這些不用票買,價格還正常。若不然去黑市買價格高不說,量大還有風險。

不過據薑寧前世記憶,應該馬上就會放開農民自由貿易市場,允許農民將自產的農產品進行交易,不算再投機倒把了。

隻是那都是後話,現在薑家人拿了木製的雕花餅模來,七手八腳將粉泥按上去輕拍了拍,再倒出來,一個月餅模樣的栗子糕就好了,稍後再上鍋蒸二十分鍾就大功告成。

這雕花餅模是薑寧的主意,賣相好,就能更易順利售出,反正村裏就有會雕模的人,六個模具,隻開口收了三斤糧食,做工還是不錯的。

將栗子糕整理碼進乾淨的大木箱內,牢牢捆在自行車後座,兄妹幾個就出發了。

哥哥們騎車帶箱子,薑寧走路跟著,一來箱子很沉再帶人吃力,二來這路也不好走,負重騎車跟走路速度冇啥區別,這鄉間土路顛得,她還是不折磨自己了。

今天來得早了些,下班時間冇到,不過造紙廠大門對麵的老地方,已經有人等著了,都是上了年紀的退休大爺大娘,還有放學的學生,拿著盤子在等著。

這年頭冇有塑料袋,買栗子糕不現吃,得自備東西裝著。

“閨女,給我裝十個。”

說話的大娘是老光顧,她家除了兩個小孫子,都領工資,薑寧手藝好還不要糧票,她十分樂意買。

“好嘞,大娘你拿穩,收齊了你三毛錢咯。”

……

冇多久造紙廠下班鈴響了,人流湧出,兄妹三個分工合作,裝餅收錢十分利索,忙活了半小時,兩大箱子栗子糕就賣光了,來晚的人照例抱怨做得太少。

“寧寧,這形勢看來是越來越好。”

薑紅兵一邊收拾,一邊往不遠處瞟了眼,剛開始隻有兄妹三個賣吃的,現在又陸續多了兩攤,一個是賣包子的,一個是餅子攤。

“我們廠子那邊,也多了兩個賣吃的攤子。”什麽時候都不缺有門路有腦筋的人。

造紙廠這邊,薑家攤子生意最好,不過他們賣光後,冇買到的人會流向另外兩個攤子,算是互利互惠吧,對方因此不妒忌,彼此相安無事。

薑寧扶著自行車,讓哥哥將箱子重新捆好,“是啊,等明年,或許我們家也不擺糕餅攤子了。”有進一步的新政策,他們能乾的事情更多。

薑家兄弟都機靈,一聽就懂,兄妹三個對視一眼,從彼此眼中看到喜色。

剛開始動作是生澀的,但他漸漸舉一反三,強大的本錢,健壯的體魄,讓薑寧支撐不住,泣淚求饒。

他心疼媳婦兒,雖初嚐葷腥欲罷不能,但到底意誌力過人,小試一把身手,就停了下來。

事畢他摟著媳婦兒,無師自通安撫良久,她平靜下來昏昏欲睡,趙向東才輕手輕腳下床,從鐵皮暖瓶裏倒了熱水,擰了巾子給她擦拭。

薑寧半夢半醒中一驚睜眼,本羞赧要自己來,但他格外堅持,最親密的事也做過了,她爭不過隻好隨他去了。

趙向東伺候過她,自己也擦了兩把,吹了煤油燈,迫不及待就鑽回被窩,重新摟著香噴噴的媳婦兒。

“睡吧。”他輕輕拍著她。

薑寧這人有點認床。白天還以為自己該睡不著的,但這般折騰一通,她又哭又叫筋疲力儘,重新閉上眼睛後,立即陷入黑甜鄉。

反倒是趙向東冇睡著,剛開葷,香噴噴的媳婦兒就在懷裏躺著,倒頭能睡就不是男人了。他乾脆低頭看著她,門窗緊閉屋裏很昏暗,但他夜視能力強,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到她的側顏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