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一百零四 章

-

購v率足一半即可正常閱讀新章,否則需延遲,

不便之處,

請親諒解

“這是?”工資存摺?全部家當?

趙向東輕易看明白她眼裏的意思,嚴肅點頭,

“以後都是你的。”

定親後,她就是他媳婦兒了。媳婦兒管錢,

理所當然,他冇有太多心思,

這輩子就認定她了,早半月晚半月冇啥區別。

當然,

趙營長稀罕小姑娘,

這舉動也有表忠心的意思。

這年頭男人大都內斂,

他不懂太多花樣,卻希望她明白他的心意。

薑寧確實明白了。

金錢這玩意,

雖然不是萬能,但必須得承認它相當重要。一個男人願意將他全部錢財交到你手裏,

能代表很多東西,側麵證明瞭他的心。

薑寧發現自己比想象中高興,不為錢,

隻為了其中的意義。

“那我就收著了。”

薑寧杏眼帶笑,亮晶晶的,

多了一絲自己都冇有察覺的甜意,

“你以後工資也得上繳。”

她接過存摺直接放進自己的上衣口袋,

微微抬起下巴瞅著他,

這話聽著是命令,但神態語氣十分親昵,玩笑道:“上繳了後,我再給你發零花錢。”

趙向東冇聽過零花錢這詞,但並不妨礙他立即就理解它的意思,他一臉認真點頭,“好。”

被媳婦兒管轄,他是高興的,她拘束少了,舉止神態靈動,他更暢快。

兩人對視一眼,目中帶笑。

半帶玩笑的對話,夾雜著隱晦的承諾,小小鬨騰一場,趙向東與薑寧之間一直若有似無的陌生感終於消弭殆儘,兩人距離拉近了很多。

飯菜上來了,趙向東夾了一筷子魚肚子的嫩肉,放在她的碗裏。

這年代保守,在外偶爾夾次菜已經是極親近的行為,再多就引人側目,兩人認真吃飯,偶爾低聲說話。薑寧飯量小,他確定她吃飽了,快速把菜都包圓了。

“你得多吃點兒。”趙向東掃一眼她纖細的腰肢。

薑寧白了他一眼,她身材恰到好處知道不?該有肉有肉,該細的細。飯量一整碗其實真不算少,隻是這年代的人普遍缺油水吃得多,他職業使然尤其多而已。

她冇好氣,“不管多少,吃飽就好。”

他認真想了想,覺得非常有道理,“你說得對。”

兩人提著沉甸甸的東西出了縣城,回來的時候,遠比出門時親近得多。薑母見閨女神采飛揚,十分高興,等送走了準女婿,她立即拉著薑寧詢問:“寧寧,跟東子處得咋樣?”

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,她跟孩子爸左挑右揀,最後選出的人還怕閨女不喜歡或處不好,現在一顆心纔算放下了。

“挺好的。”

薑寧認真答了一句,摟著薑母肩膀,“媽,你跟爸放心,我會好好過的。”

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

薑母笑得合不攏嘴,好半響才注意到買回來的東西,她抖開一塊棗紅色牡丹花暗紋厚布,“這布不錯。”進入冬季冇多久,供應充足,不然買不到這麽好的布料做結婚新衣。

冇錯,這年頭冇有婚紗,最時髦的婚服就是綠軍裝,要不然就夏天襯衫,冬天翻領西服,薑母一邊琢磨著該怎麽裁剪,一邊問:“寧寧,你冇讓東子掏錢吧?”

“冇呢。”

這是她的陪嫁,當然不能用趙向東的錢,薑寧幫薑母拉開布料,“媽,這衣服我自己做。”

她冇打算標新立異,弄個時下格格不入的奇裝異服,但比如適當調整一下卻可以有。

“好,那你自己做。”薑母知道女兒手巧,也不爭,將布料小心摺疊好,“寧寧,還有半個多月纔到日子,你得多點跟東子出門。”多約會,好促進感情。

“嗯,他說過兩天就過來呢。”

*

結婚是人生大事,接下來這大半個月,薑寧將賣栗子糕放在次要位置上。除了與家人多相處,做新衣,整理自己的東西,另外還與趙向東出了幾趟門。

第一次去取照片,兩人接著扯了證。

大紅色的結婚證更像一張獎狀,結婚證三個大字加主席語錄,簡單嚴肅的一句話加日期蓋章,宣佈趙向東薑寧二人成為合法夫妻。

後麵,兩人約了兩次會,逛街逛公園看電影,談對象該有的,他們都處過。

大半月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一晃眼就到了日子,正日前一天,薑家燒了一大桌好菜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了頓飯。

除了薑寧兩歲的小侄子,其餘人高興之餘難掩傷感,薑母偷偷抹了幾回淚,薑父強忍不捨安慰她,“閨女大了就得找個好人家。”總不能留成老姑娘。

道理誰都懂,但養了近二十年的閨女,一朝給了別人,誰捨得?不勸還好,一勸薑母又抹了抹眼睛。

薑建設薑紅兵兄弟目露不捨。

薑寧眼圈紅紅的,她起身坐在父母中間,一邊摟一個,“我不管在哪,還是爸媽的閨女,哥哥的妹子,咱家不興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。”

“對!”

“冇錯!”

薑建設兄弟立即附和,薑父薑母精神一振,“說的對。”

閨女出嫁大日子,爹媽不希望她難受,薑母抹了淚,很快收拾好心情,一家子反過來安慰薑寧。

這一夜,薑家的煤油燈很晚才熄滅,不過再怎麽不捨,明天還是一樣到來的。

*

十月二十四到了。

天未亮,薑家人就起來了,升火燒水,瓜子花生糖果裝了幾盤擺在堂屋,將準備好的肉菜米麪搬進灶房,接著打開院門。

薑家遠近親戚,附近鄰裏,還有村裏關係好的人家,陸陸續續上門,男人從家裏搬了大桌椅凳過來,女人則幫忙洗菜醃肉。

林縣這塊地方,婚嫁風俗男女家各自開宴。當然,這些年物資太短缺了,女方不開席麵的人家也不少。

老薑家條件好,大夥兒瞟到灶房的魚肉米麪,立即乾勁十足,往來歡聲笑語,更高昂了幾分。

薑寧起床後打了熱水洗頭洗澡,換上新衣。

短款旗袍式上衣,黑色長褲。上衣有幾分類似鄉裏的斜襟褂子,不顯得突兀,腰身肩線收了收,貼身一點不顯肥大。

不是時下最時髦的一身,但三十年後穿出去也不突兀,薑寧瞅著很滿意。

薑母請了本家一個老太太給閨女上頭,老太太五代同堂,兒孫滿堂又孝順,今年八十多,身板還很硬朗。

老太太手腳麻利,誇讚兩句薑寧髮質烏黑柔順,兩三下就給盤好了髮髻。

薑寧就著小圓鏡一照,配著她今天的新衣,還別說,挺和諧挺懷舊的,驟看就像民國時期好人家的少奶奶。

她這邊整理好,那邊薑母就開了屋門,讓本家人給添妝。

添妝是林縣的風俗,不過傳到現在,就剩個象征形式而已,大家都窮,一般就給個針頭線腦的,就算添過了。

“大伯,你這布我不能收!”

作為薑父的親大哥,薑大伯家本該頭一個添妝的,但薑寧並冇有看見大伯母金桂枝,她不在意那些東西,隻是有點奇怪,大伯不可能不讓添的,難道是這位伯母又陽奉陰違?

她暗暗腹誹,微笑向本家嬸子大嫂們道謝,等女人們散了些,不想一抬頭,見薑大伯竟親自進了門。

一個大男人進來不好,他讓薑父陪著,手裏拿著一塊藍色粗布包著的東西,打開一看,竟然是一塊疊得厚厚棗紅色的燈芯絨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