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避難南下:康王的決意

逃離了金人的魔掌,趙構如同一隻脫籠的鷹,儘管羽翼未豐,卻己展露出翱翔九天的雄心。

在夜色的掩護下,他加快步伐,心中隻有一個信念:南下,到那片還未被戰火波及的土地,重新集結力量,為大宋的複興奠定基石。

南方,那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,有肥沃的農田,有勤勞的百姓,更有尚未屈服的忠勇之士。

趙構深知,要想在亂世中立足,單靠個人之力遠遠不夠,他必須找到誌同道合的人,建立一個足以支撐複國大業的根據地。

係統成了他最可靠的夥伴,不僅在戰略上給予精準指導,更在戰術層麵提供了細緻入微的幫助。

在係統的建議下,趙構決定先向南行至杭州,那裡不僅地理位置優越,且有豐富的物資資源,易於建立基地,同時又是文化中心,便於聯絡各地的文人士大夫,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,共同抗敵。

沿途,趙構謹記係統的教誨,以最低調的姿態前行,避免不必要的衝突。

他裝扮成普通的行商,混跡於逃難的人群中,途中還救下了幾個同樣遭遇不幸的百姓,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他最初的支援者,忠誠而堅定。

趙構深知,贏得民心,比任何武力都更為重要。

抵達杭州後,趙構並未急於公開身份,而是按照係統提供的資訊,秘密聯絡了當地的士紳和地方勢力。

他以謙遜的態度,向他們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和複興大宋的決心,同時,係統分析出的各地勤王勢力分佈和潛在的人才名單,讓趙構在短時間內就結識了幾位關鍵人物,其中包括日後成為他左膀右臂的李綱、宗澤等人。

在係統的幫助下,趙構著手建立了一個情報網絡,及時掌握金軍動向和各地勤王軍的訊息。

同時,他開始籌備軍隊,利用係統提供的曆史資料,選拔和培訓將領,強調兵貴精而不貴多,注重訓練質量和戰術靈活性。

趙構明白,一支紀律嚴明、訓練有素的軍隊,將是未來對抗金兵的關鍵。

除了軍事準備,趙構還重視民生,係統提供了古代屯田製的成功案例,啟發他推行類似的政策,鼓勵百姓開墾荒地,恢複生產,確保根據地的糧食供應。

此外,他還著手重建教育體係,倡導儒家文化,以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,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抵抗意誌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趙構在杭州的影響力日益增強,越來越多的難民和有識之士彙聚而來,他們相信這位年輕康王能夠帶領他們走出困境,重振大宋的雄風。

趙構在係統的指導下,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行政管理體係,既保證了根據地的穩定,也為將來更大規模的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內部基礎。

然而,道路並非一帆風順。

南下的路上,趙構也遭遇了幾次危機,包括金兵的追捕、地方割據勢力的阻撓,甚至是內部的背叛。

每一次,都是依靠係統的智慧和趙構的果敢決策,才化險為夷。

尤其是那次在江邊遭遇金兵小隊的突襲,趙構親自率兵迎戰,利用係統提供的戰術佈局,以少勝多,極大地提升了士氣,也讓他在民眾心中的威望更加牢固。

在趙構的帶領下,南方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複興力量。

人們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那個曾經輝煌的帝國在廢墟中重生的可能性。

而趙構,也在這一係列的磨礪中,從一個落難的皇子,成長為了一個有擔當、有智慧的領袖,他的決意和堅持,正如那句老者在夢中的叮嚀:“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汝為皇族血脈,豈可輕言放棄?”

在重建大宋的道路上,趙構正一步步將夢想變為現實。